• <tt id="sacx4"></tt><tt id="sacx4"><address id="sacx4"></address></tt>
    <tt id="sacx4"><small id="sacx4"><dl id="sacx4"></dl></small></tt>
    <tt id="sacx4"></tt>
    1. <strike id="sacx4"><dfn id="sacx4"><track id="sacx4"></track></dfn></strike>

      <b id="sacx4"></b>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2. <tt id="sacx4"></tt><tt id="sacx4"><address id="sacx4"></address></tt>
      <tt id="sacx4"><small id="sacx4"><dl id="sacx4"></dl></small></tt>
      <tt id="sacx4"></tt>
      1. <strike id="sacx4"><dfn id="sacx4"><track id="sacx4"></track></dfn></strike>

        <b id="sacx4"></b>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臨政發

        字體大?。?span id="mes-big">大    

        關閉
        發文字號臨政發〔2022〕8號 發布日期2022-06-30
        發文機關臨縣人民政府 關  鍵  字
        標  題關于印發臨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臨縣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臨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單位:

        《臨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臨縣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臨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山西省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部署,明確“十四五”時期臨縣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確保實現2025年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根據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國發〔20219號,以下簡稱《綱要》)、呂梁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呂政發〔20226和《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背景和意義

        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經過15年的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各鄉鎮、成員單位牢牢把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正確方向,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狠抓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中,深入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傳播和普及活動;聚焦薄弱環節和重點群體,精準均衡施策;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拓展科學素質工作空間;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普資源開發共享均等普惠;完善協同推進長效工作機制,持續改善保障條件。通過調動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共建,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快速提升,我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我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發展還不平衡,不能充分支撐臨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依然突出,體制機制和組織方式尚不完善,科普經費投入不足,一些部門對科普工作重視不夠,優質科普資源的供給不充分,傳播方式和傳播能力作用有限。

        “十四五”時期是我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笨茖W素質作為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對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臨縣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助力譜寫“五個”臨縣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科學素質建設生態,進一步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厚植科普土壤,為社會進步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二)基本原則

        突出科學精神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加強理性質疑、勇于創新、求真務實、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建設,堅定創新自信,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堅持協同推進。強化政府推動、投入保障,激發企業、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多元主體活力,激發全民參與積極性,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新格局。

        深化供給側改革。突出價值導向,創新組織動員機制,強化政策法規實施保障,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

        擴大開放合作。開展科學素質交流,增進開放互信,深化創新合作,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做出臨縣貢獻。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我縣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得到充分落實,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和監測評估等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區域、群體間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三、提升行動

        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笆奈濉睍r期,重點實施5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

        1.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一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縣教科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科協、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2.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保護學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和想象力。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完善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完善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設施和資源,規范科學教室建設,健全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體系。(縣教科局、縣科協牽頭,縣工信局、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3.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計劃。探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創新后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組織選拔、積極參加“明天小小科學家”、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等活動,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機制,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縣教科局、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團縣委等單位配合)

        4.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引導中小學充分利用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廣泛開展各類學習實踐活動。組織引導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面向青少年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科技節、科學營、科技小論文(發明、制作)等科學教育活動,積極推進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縣教科局、縣科協牽頭,縣衛健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文旅局、縣應急局、縣林業局、縣氣象局、縣住建局等單位配合)

        5.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科學教學能力。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加大科學教師線上培訓力度,加強薄弱環節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縣教科局牽頭,縣財政局、縣科協、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委黨校等單位配合)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6.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倡導文明生活,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產、防災減災、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農村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建設美麗鄉村,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縣教科局、縣自然資源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文旅局、縣衛健局、縣應急局、縣林業局、縣融媒體中心、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7.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大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展農民職業技能、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帶頭人、農村創業創新青年帶頭人。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幫助農村婦女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縣農業農村局、縣科協牽頭,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婦聯、縣衛健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文旅局、縣林業局、縣應急局、縣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8.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引進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推廣科普小院、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科技示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導入小農戶,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縣農業農村局、縣教科局牽頭,縣人社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林業局、縣文旅局、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9.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引導與爭取更多社會科普資源向農村傾斜,提高當地農民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當地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內生發展能力。(縣農業農村局、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文旅局、縣應急局、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質量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10.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系列活動、巾幗建功等活動,大力弘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于創新的文化氛圍。(縣總工會、縣工信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11.實施技能中國創新行動。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組織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深入實施青年電商人才培訓,開展“五小”競賽等群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推動“六新”突破,更好服務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縣總工會、縣工信局牽頭,縣發改局、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文旅局、縣應急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12.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在職前教育和職業培訓中進一步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等相關內容,構建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形成體系。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進一步打響臨縣務工服務品牌。(縣人社局、縣工信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應急局、團縣委、縣總工會、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13.發揮企業家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示范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企業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鼓勵企業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實施“科創中國”行動,探索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的雙促進機制,引導、支持企業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推動相關互聯網企業做好快遞員、網約工、互聯網營銷師等群體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深入推行企業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服務,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入合作,為臨縣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提供創新人才支撐。(縣總工會牽頭、縣科協、縣工信局、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融媒體中心等單位配合)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14.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求和困難,依托老年大學、社區科普站點、養老服務機構等,普及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縣民政局牽頭、縣科協、縣委宣傳部、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應急局、縣文旅局、縣氣象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總工會、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15.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體育鍛煉、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充分利用社區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縣民政局牽頭、縣科協、縣委宣傳部、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應急局、縣文旅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總工會、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16.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老專家在咨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發展壯大老年志愿者隊伍,組建老專家科普報告團,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發揮積極作用,實現老有所為。(縣民政局牽頭,縣科協、縣人社局、縣衛健局、縣教科局、縣文旅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應急局、縣氣象局、縣林業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總工會、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決策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17.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找準將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履職水平,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組織開展“科學思維與決策”論壇活動,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縣委組織部、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工信局、縣人社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文旅局、縣應急局、縣委黨校等單位配合)

        18.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認真貫徹執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加強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學習,突出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培養,把握科學發展規律,樹立科學執政理念,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大力開展面向基層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干部的科學素質培訓工作。(縣委組織部、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旅局、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應急局、縣融媒體中心、縣委黨校等單位配合)

        19.在領導干部考核和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考核中,融入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要求并有效落實。(縣委組織部牽頭,縣教科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應急局、縣林業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四、重點工程

        提高科普供給效能,鍛長板、補短板,構建主體多元、手段多樣、供給優質、機制有效的科學素質建設體系,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笆奈濉睍r期,實施4項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鼓勵省級和市級科技計劃(專項、基金)項目承擔單位、人員,結合科研任務開展科普工作,開展科技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成果科普服務評價,推動在相關科技獎項評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標,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縣教科局牽頭,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應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實施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支持指導科研機構、企業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開發科普資源。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及時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的科普功能,推動創新基地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縣教科局牽頭,縣委宣傳部、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應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融媒體中心、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3.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弘揚科學家精神,大力宣傳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激發全社會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應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融媒體中心等單位配合)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服務數字社會建設。

        4.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支持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轉型發展重大需求、群眾生命健康等題材開展科普創作,扶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推出一批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綠色環保、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科普精品。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鼓勵開發動漫、短視頻、游戲等多種形式的科普作品,支持發展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等業態,深化產業融合。(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牽頭,縣融媒體中心、教科局、縣衛健局、縣文旅局、縣工信局、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應急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級、縣自然資源局、縣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5.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推進圖書、報刊、音像、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鼓勵公益廣告增加科學傳播內容,實現科普內容多渠道全媒體傳播。打造亮點品牌,引導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增加科普內容,大力發展新媒體科學傳播。引導媒體從業人員提升科學傳播能力,增強科學傳播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縣委宣傳部牽頭,縣融媒體中心、縣教科局、縣衛健局、縣應急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文旅局、縣氣象局、縣科協等單位配合)

        6.實施智慧科普建設工程。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傳播網絡,加強“科普中國”落地應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農村等深度融合,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農村傾斜。(縣科協牽頭,縣融媒體中心、縣教科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配合)

        (三)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的機制,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服務均衡化、廣覆蓋。

        7.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發展規劃,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加強實體科技館建設,增加基層科普設施總量,完善全縣科普基礎設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促進科普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實現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規范化。(縣科協、縣財政局牽頭,縣發改局、縣教科局等單位配合)

        8.大力加強科普基地建設。深化科普教育基地創建活動,構建動態管理和長效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務能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科普活動,拓展科普服務功能。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開發利用閑置淘汰生產設施,建設專業科技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縣科協、縣教科局牽頭,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應急局、縣住建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文旅局、縣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協調聯動機制,顯著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

        9.建立應急科普宣教協同機制。建立應急科普部門協同機制,納入各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體系。建立應急科普專家隊伍,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內容資源,有效開展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宣教活動,全面推進應急科普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突發事件發生時,統籌力量直達基層開展應急科普,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縣應急局、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人社局、縣教科局、縣衛健局、縣氣象局、縣融媒體中心、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10.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為陣地,以志愿服務為重要手段,動員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技志愿服務隊,完善科技志愿服務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推廣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領單、科技志愿服務隊接單的訂單認領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動。(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牽頭,縣委組織部、縣教科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自然資源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應急局、縣文旅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配合)

        11.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和省級科普示范縣(市、區)、市級縣級科普示范社區、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創建活動。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圖書館、社區書苑等平臺拓展科普服務功能。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展覽展示資源共享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雙創活動周、食品安全宣傳周、公眾科學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增進公眾對科技發展的了解和應用科技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縣科協牽頭,縣教科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林業局、縣應急局、縣文旅局、縣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12.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壯大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學傳播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鼓勵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專兼職崗位。(縣科協牽頭,縣委宣傳部、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呂梁市生態環境局臨縣分局、縣林業局、縣應急局、縣融媒體中心、縣氣象局等單位配合)

        五、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縣有關部門要按照《綱要》要求和本方案分工,將有關任務納入本部門本系統相關的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h科協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牽頭作用,做好日常溝通聯絡工作,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各鄉鎮政府要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本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本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因地制宜,制定本鄉鎮“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實施方案,全面推動本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完善《綱要》實施協調機制。要強化督促檢查和動態監測評估,對開展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推動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的落實。進一步形成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良性機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保障條件

        落實法規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相關政策措施中,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落實國家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等政策,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供政策保障。

        保障經費投入。各鄉鎮、縣直各有關單位要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需要,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普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增加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專項經費,確保??顚S煤褪褂眯Ч?。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科普事業,建立以政府為投入主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發展科普事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強化科普隊伍。在融合科普服務功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科普宣傳教育站點、開放性科研場所等面向群眾經常性開展科學素質公共服務的陣地,設置科普全職兼職崗位,保障科普服務落地見效。

        (三)進度安排

        啟動實施階段。2021-2022年,制定本鄉鎮、本部門“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方案并啟動實施,并做好《綱要》及本方案實施動員和宣傳工作。

        深入實施階段。2022-2025年,針對薄弱環節,繼續完善工作機制,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

        總結評估階段。2025年末,組織開展督促檢查,對“十四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總結和全面評估,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推薦表彰和獎勵。


        政策解讀鏈接:【圖解】臨縣科學技術協會關于印發臨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的解讀

        政策咨詢:臨縣科協辦公室???4422189


        主辦: 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06004910號-3 網站地圖  
        郵政編碼:033200   網站技術服務電話:0358-4421987
        網站標識碼: 1411240003   晉公網安備 14112402160002號